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255节 (第6/7页)
过来,想明白了就是替沈家高兴,虽然往后他就不能几月一报喜了。 啧,这滋味太好,尝过了再要失去还怪失落的。 不过想想桑萝入京可能给大齐带来的好处,这点失落也就不值当什么了! 朝会还在继续,关于云阳郡君提议的在大齐各州县建公厕之事,关于云阳郡君提议增设专事研究种植一道的农官之事,具体该怎么去落实。 桑萝,云阳郡君,在她自己还不知情时,已经在朝堂上有了姓名,她随口提的两项建议,成了文武百官们朝会上重点讨论的议题。 …… 大兴庄里,桑萝对京城之事还一无所知,正月十五办学,到如今不过二十日,沈宁、许文茵、陈小丫和施巧儿四个小姑娘折腾出了个毛笔加工作坊来了。 说起来还是桑萝那大兴庄特产铺的生意往临近几州铺开了点,猪rou脯、猪rou松销得好了起来,一两日能送到货的地方连冷吃兔都开始订上了,猪毛和兔毛也就比之从前要多了许多。 偏沈宁几个都颇忙,不只当先生,像沈宁和陈小丫手上都各管着一摊子账的,能够做毛笔的时间就越来越少。这不,有桑萝的粉丝作坊在前,四个小姑娘凑一块,就琢磨着弄个毛笔作坊来了,还能顺带儿的让商队里头沈金那几个跑商学徒工帮着往其他州县找经销。 当然,沈宁现今处理这些事情颇为老道,她大嫂是出了工钱车马费的,直接白用她大嫂的人不合适,还特特商量了她们毛笔作坊给分担一部分的车马费,然后销出的毛笔另给抽成。 作坊嘛,还是许家那边原来做毛笔用的那间屋,添了几个工位。 竹制笔杆外包以形式发给周边几家有竹匠手艺的农户做,给样,再定价收。笔头的生产则直接挖了新办学塾的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