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女娃_第151章 金恒丰挨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金恒丰挨训 (第2/4页)

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

    宋朝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明朝(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湘绣乃四大名绣之一,它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以长沙为中心产地的刺绣,与苏绣相比,色彩相对浓烈,风格刚健饱满,较为写实,不论何种题材的绣面,都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狮、虎、松鼠是湘绣的传统题材,其中尤以绣狮虎著名(图1-4-5-9湘绣《狮》)。湘绣用丝线颇有讲究:把皂荚蒸煮后,再以笋皮裹着丝线抹拭,使丝线不易起毛,以获光滑洁亮的刺绣效果,此法与苏绣旧时沾洁净唾液抹平绣面有异曲同工之意。

    苏绣自古便以精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图简练,主题突出,技巧精湛。仅以苏绣所用最细的线以为一般人的rou眼所能看清楚为例,足见其精细之极。湘绣是在吸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