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63节 (第3/7页)
下方的孔颖达一拱手:“水浒称传,施氏野心可见一斑。魔星降世,辅国安民,洗去邪性、重归琼霄是一种作意。而所谓‘剪除局限性,建成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又是后世立于一段作出的新的注解。大凡注书,则有圣贤之意与我之意,后世此解,正是以我之意为先。” 他这话说得明白,因为自己也曾为古书作注,孔颖达明白书意的生发还是赖于注解之人,而其人的期待,则必是有补于世。 换句话说,作出任何阐释注解,都是基于一定的立场。后世,自然也有后世的立场。 大家当然懂得这位大儒的意思,只李世民却还是不置可否地凝眉:“话虽如此。” 他看得更深沉些:“但这番话的识见,诸卿想必都能听出来。‘如何建设一支真正的革命队伍’本该是不宣之秘,在此却能堂而皇之说出,好似寻常之语,除那位伟人建成了这样一支队伍外,他必是还将此意广抒于众。” “楚棠的话说得理所当然,又是面向后世学子,可见其说极为普遍。你们说。” 他抬眼,清亮锐利的目光环视殿中诸人,语意深沉:“后世学子,学了些什么东西?” 仿若惊涛拍岸,堂下的贞观名臣俱是心神一震,好似窥见海潮汹涌的一角。 ——此说,不该为天下人所共听。 这是所有帝王此刻敏锐的共识。 【只是还是那句话,这是我们现代对《水浒传》的解读,具有我们的时代特色,你不能要求远在北宋的宋江或者明初的施耐庵懂得马哲,就算懂了,没有与之匹配的生产力,也是空中楼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