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 会试 (第1/4页)
虽然年节已过,但是北京城中仍然热闹非凡,长安街上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挂着惊叹之色,嘴中说着不一样的方言。 这些人便是从全国各地而来的举子们,他们要参加在二月底举行的会试。 科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到明朝时,科举考试制度更为严密和完备,每逢“大比之年”,便有各地文武举子进省城或京城应试。另外,还有大批的商人也来到省城和京城做生意。 甚至科举的影响力还涉及到了朝鲜,越南等地,他们也效仿中央王朝,在他们的国内,开展科举制度,吸收人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按照惯例,科举总共分为五次考试。分别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五个层次。 简单意义来说,童试更像是一个资格考试,通过了此项考试便可以被称之为童生,拥有进行下一项考试的资格。 院试则是最低等级的功名考试,通过了院试的人,就能够获得秀才的身份。到了这一步,便算是初步迈入小康阶级了。 秀才按律,可以免除徭役,可以有奴婢使唤,普通的百姓富户,是没有资格使用奴婢下人的。并且秀才可以受到法律优待,以及礼貌待遇。 乡试便是读书人做官的一道门槛,只有通过乡试,考取举人的功名,才具有做官的资格。 而会试便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考试,除特殊情况以外,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各地的举人们通过了会试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