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_第7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0章 (第2/4页)

    见柳永如此,晏殊倒也不恼,淡淡指点道:“殊亦作曲,却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此类语。”

    所谓“针线闲拈伴伊坐”,来自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一词,描写得就是柳永与情人幽会时的场景。这类词,达官贵族虽私下爱好,关上房门来反复细读,激动不已,但若是出了家门,谁要是自己喜欢这种有伤风化、低俗下流的词句,必定会受到他人嘲笑。

    且“伊”这种代词过于口语和通俗,大家写诗向来主张要用词高雅绮丽,而柳永却偏爱用“伊家”、“阿谁”、“抵死”、“消得”这种寻常百姓都能听懂的俗词,不免让人觉得他格调太低。因此大家无论私下有多喜欢柳词,面上却总是对柳永敬而远之,甚至会刻意贬低排斥。

    经此一遭后,柳永也算学会了低调收敛。为了当官,原名柳三变的他不得不改名换字,如此才总算做了小官。

    如今他刚到余杭上任,这天幕又提及柳词,还大咧咧地写上了自己的外号“白衣卿相”,这难免令柳永心生担忧……京都那儿的人,不会又借机生事吧?

    柳永担忧地抬头望去,却见又有数条文字在天幕一一浮现:

    【理学大家:为什么不放全?“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yin|词艳|语也配称豪放派?】

    【理学大家:柳永什么货色大家懂懂的都懂,整天跟着□□们厮混,尽是些床笫欢爱之事,简直不堪入目!如此伤风败俗、有伤教化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