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杯酒 竹筒饭 (第8/22页)
子差不多大,怪可怜的,大概也不会多管。”事后伯母回忆当时的情景,是这么解释的。 她跑回店里叫上店里的伙计和帮工提着菜刀站在自己身后给撑场面,隔得远远的朝打架的那群人喊:“我报警了,再打就上来抓人了。” 他这才险险捡回了半条命。 他知感恩,伤好以后特意找着了伯母给钱又送礼表示感谢,不料都被一一婉拒。 陈伯父在陈老师很小之时便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唯一称得上家产的就是自家经营了十多年的一家家常小菜馆。陈伯母就是靠着这家小菜馆,将儿子一路从幼儿园送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 刀哥见谢礼送不成,往后便经常在空闲之余去陈伯母的店里帮忙,给客人端茶倒水、收拾桌子、打扫店铺、端菜上桌……这些活他以前都做过,重新拾起来不过一抬手一挪脚的事儿,做得得心应手,比店里雇的伙计还勤快。 陈伯母一开始还拦着他不让做,后来实在拗不过,便也随他去了,渐渐地,就熟了起来。她可怜他从小没爹没娘这么摸爬滚打辛苦活到现在,有时碰上过节或者周末,便会留他在家里吃顿饭。 家里某一天突然多了个陌生人,而且未见面之前就从母亲口中听过好几次关于他的事,我的老师陈泽洋在第一次见到刀哥的时候,对他并无多大好感,相反的,还隐隐有些排斥。 那时候,陈泽洋还在读高三,是班里的尖子生。他自小就是个乖孩子,好学生,从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在学校里交的朋友自然也是和他一样老实听话的学生,像刀哥这样的,在他眼里,那就是比学校里那些恶霸校痞还恶劣的人物,是要避而远之的。 他比刀哥小两岁,刀哥把他当弟弟看,每回去家里吃饭,不是给他买衣服鞋子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