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4章:此战关键 (第2/4页)
二人看着清单,会心一笑。 这份清单,就是北境将士的物资列表,包括箭矢的数量。 “五百万弓箭,五百万弩箭,这可是空前绝后的数量,够用吧?”吕毅叹道。 “算上战场可能回收的部分,打下贺兰山、祁连山、焉支山,自然是够了。但想要深入大漠,就得看贺兰山决战的战果。此战关键,其实还是箭矢。没有足够的箭矢,就无法震慑蛮荒铁骑。”梁萧答道。wap. 一支部队想要减少伤亡,就需要大量的弓弩手,不能单靠近战兵,哪怕是骑兵也往往会配备弓弩。 而在古代战场,箭矢的价格其实超乎想象。 一支箭矢造价超过七十文,一支弩箭的造价超过六十文! 而大乾国的“中产阶级”,也就是一些日子过得相对滋润的百姓,比如教师、工匠,一天的工钱差不多也才六十到八十文。 底层劳动人民,劳作两三天,才买得起一支箭矢…… 箭矢最关键、最费时费力的部位,其实并不是箭镞,而是箭杆本身,除了需要取材之外,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哪怕是最普通的木箭杆,也需要把一节木头顺着木材的纤维削出一根杆子。 削好之后,还需要烤火、校直、刷漆,确保箭杆的直度和耐久度,此后还要进行挑选,确保同一批箭杆重量、长度、软硬程度相当,一切靠的都是手工。 竹箭的制造工艺,并不比普通木箭简单,甚至更加繁琐。 古今中外,无论在任何时代,箭杆的制造才是打造一支箭的关键,远比箭镞麻烦。 弓和弩,两种武器的箭矢加起来一千万支,就超过了六亿五千万钱,约等于大乾国的六十五万两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