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天骄(科举) 第61节 (第2/11页)
了九成的人。公孙瑾胜在比萧景曜年纪大,家中藏书多,还有宫中的藏书阁,他这个国子监祭酒都能去看。 萧景曜来京城后,和公孙瑾见的第一面,公孙瑾只是考校了他正统的四书五经以及各种注解典籍。就这点,萧景曜都给了公孙瑾极大的惊喜,让公孙瑾控制不住雕琢美玉的念头,到了休沐日,又将萧景曜请回了公孙府,继续指点萧景曜的功课和文章。 公孙瑾的才学自是不必多说,能坐稳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让文武两边的官员全都心服口服,可见公孙瑾的本事。武将们学问比不过读书人,在念书上不会瞎逼逼,文官……呵,要是公孙瑾真的才学不够,他们早就把公孙瑾给讽刺成jianian佞小人了。 同样是跟在官员学习,萧景曜感受到了京官和地方官的区别。如尹县令,少说多做,带着萧景曜亲力亲为,去乡间地头走一遭,和农户们聊聊天,拉拉家常,去感受真正的民生现状。 公孙瑾则不同,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也不需要他前往田间地头。或者说,绝大多数京官,都不需要这么干。他们处在大齐的政治中心,对政治的敏锐度的把控才是最要紧的。别说官员,就连京城中的平民百姓,对朝堂风向标都比旁的地方的百姓敏锐得多。 公孙瑾在指点萧景曜的文章时,还会告诉萧景曜六部阁老等大臣们的主张,翰林院那帮学士们的偏好,在给萧景曜改文章的时候,只略微改动几句话,就能让萧景曜眼前一亮。公文写作,还得是官场中的高手。 公孙瑾在指点萧景曜的文章之余,也会和萧景曜聊些别的话题。这一聊可不得了,公孙瑾惊奇地发现,不管他提到什么内容,萧景曜都能接上话。上到先秦诸子百家,下至贩夫走卒乡野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