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大师风云录_第一百零五章:立冬新年的测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五章:立冬新年的测定 (第4/6页)

十日影一丈七寸七分半,也就是说十月十日影长10.7750尺。

    十一月二十五日一丈八寸一分太,也就是说十一月二十五日影长10.8175尺。十一月二十六日一丈七寸五分强,也就是说十一月二十六日影长10.7508尺。折取其中,则中天冬至。也就是说,冬至应在十月十日与十一月二十五日之间的正中那一天,即十一月三日。求冬至时刻在早晚什么时候。令后二日影相减,则一日差率也,也就是说,一日差率=10.8175-10.7508=0.0667。倍之为法,也就是,法=0.0667×2=0.1334。前二日减,以百刻乘之为实。也就是,实=(10.8175-10.7750)×100刻=4.25刻。以法除实,得冬至加时,在夜半后三十一刻。也就是,冬至时刻=实÷法=4.25÷0.1334=31.86。因为十月十日和十一月二十五日正午之间的中点是在十一月三日的子夜,冬至时刻从子夜起算。又,盘古历计算中通常不进位,故31.86刻记为31刻。又,太即四分之一;强即十二分之一。”(注释:大约上古伏羲或者更早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后来演进为土圭测影,在圭上也就是玉版上刻时,再后来就演进为日晷测影,上面也刻时。“百刻制”是我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

    “这个算的这么精确呀?也就是说你们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