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塔特的农场_第13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 (第3/3页)

包和粗盐馅饼的少年们背着竹筐来到码头上,迎接她们每天交易量最大的一桩生意。

    这些孩子的面包和发酵干饼都是自家做的,敲起来有点梆硬,口感也不会太好,好处是用料实在,且比码头边的本就简陋的面包店还要便宜一点。

    相当一部分贫穷的卸货工会因为这点差价而选择她们的食物,尽管更多的会在那些专门面向卸货工开的酒馆里享用滋味更足的一顿午餐。

    卸货工们一拥而上,那些装着面包的背篓很快被一扫而空。

    少年们收获了可怜的铜币,而工人们获得了廉价又足以饱腹的食物,两相得宜。

    人来人往之间,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巡查员来了!”

    这一声仿佛在沸腾的人声里滴了一滴油,劈里啪啦地四溅开来。

    那些孩子一哄而散,还没收到的铜币都不要了,背起竹筐撒腿就往外跑。

    一时间人仰马翻,几枚亮晶晶的铜币掉落在晒得干燥的码头土地上,荡起细微的灰尘,但很快又被卸货工旁若无人地捡走。

    一个身形有点瘦弱的女孩子没跑太远,就被闻讯而来的巡查员堵住了。

    她脸上显露出一种惊惶的神情,连汗也不敢擦,战战兢兢地从口袋里摸出几枚铜币并一把皱巴巴的纸币递过去:“大人,这是我今天赚到的全部了。”

    这种纸币是新王践祚后发行不久的,面值细化到了“苏”,一枚铜币为十苏。

    这给贫民之间铜币以下的交易带来了便利,人们自行创造的交易方式很快被规范起来,开始统一使用这种纸币。

    可惜的是,它在中产及以上的阶层推行得并不顺利。

    王权式微,新货币的效力并不能使大贵族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使用旧的金属货币依旧被看作是体面的象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