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2 (第3/4页)
多福之相,你放心,有朕在,不会叫人亏待你的。” 太子始终神色淡淡,一直到皇帝说出这句话之后,方才松快了些,转头微笑着看向徐幼宁。 徐幼宁明白皇帝不会随口说这句话,但皇帝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徐幼宁心里还不甚清楚。 “深儿,朕听说幼宁的家人也接过来了?” “是,暂且把他们留在了文山别院。” “那边太偏僻了,别把他们一家子留在那里,接过来,行宫里还有那么多地方,找处院子给他们住便是。” 徐幼宁听着,顿时震惊了,皇上要把徐家人都接进行宫来住? 正在诧异中,只听得皇帝又道:“徐启平是洪恩四年的进士吧。朕记得他文章写得不错,当时国子监有空缺,朕便让吏部把他放那边了。” 听到皇帝这么说,徐幼宁对他不由得升起一阵佩服。 徐启平性格古板,不善官场那一套,国子监的环境相对其他衙门来说要单纯得多,面对都是苦读的监生和做学问的老师。 若不是因为在国子监,徐启平恐怕早就在官场的倾轧中牺牲了。 “如今他是什么官职?”皇帝和颜悦色地转向徐幼宁。 “爹爹是国子监司业。” 皇帝哈哈笑了起来:“是个老实人啊,当初给他的官职就是司业,这干了十几年,还是司业。” 徐幼宁心道:不,差一点连司业都没了,要被发配流放呢! 太子淡淡道:“老实人有老实人的长处。” “不错,这有的官员像油,有的官员像水,有些衙门需要多一些油,有些衙门需要多一些水。国子监就是需要能沉下心来好好教书做学问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