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392节 (第7/9页)
更详细的舆图,看那些被韩盈省略掉的内容。 可真让人脑子不够用啊。 将韩盈所讲的地形因素记下,顾迟又想了一会儿,随即,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若是按如此来说,吴国国力远胜越国,这么悬殊的差距,越王勾践仅靠励精图治就能吞并吴国?” 问完,顾迟不由得皱起眉头。 有限的信息下,强行思考根本推演不出来的结果,只会让人头疼,甚至感觉‘一片空白’,只是人虽然感觉空白,可大脑其实并未停止思考,而是电信号传递的信息太快,快到‘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这些错综复杂又不全面的信息,被大脑处理分析过后,最终得出了新的结论,只是由于其证据的不全,呈现的并不清晰,只是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顾迟此刻就是这样的情况,他目光有些迷茫地看向韩盈,想开口,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道: “我怎么觉着哪里有些不对,却又说不出来不对在哪儿?” 相较于上一个问题,这句话来得有些莫名其妙。 可韩盈却一点都没有觉得古怪,因为她等的就是这句疑问! 后世对于《春秋》《左传》这类史书的看法,很容易偏向到‘记录当时发生事件,可供后人研究’的认知当中,这显然有点片面,因为整个古代修史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鉴’。 倘若能不偏不倚,正视,多角度地分析一个情况的得失,那这种‘以史为鉴’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很不幸的是,有部分人修史的目的中,有抱着以‘鉴’寻‘史’的意图。 这有点像后世某些成功学讲师,讲一个故事,让人得到一个道理,只不过讲师的故事很大概率是瞎编的,而修史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