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_第七百四十五章 外国人也学聪明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五章 外国人也学聪明了 (第4/5页)

能够控制在8000万美元以内,而他们的报价都达到了1亿4000万以上,光是第一期的20台压缩机,我们就要超支12亿美元。”韩宏直截了当地说。

    “几家的报价都是一样吗?”冯啸辰问。

    韩宏说:“相差无几,而且都声称没有谈价的余地。很明显,他们几家是互相串通好的。”

    发计委能够做出这个判断,当然也是有依据的。天然气压缩机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产品了,其价格相对来说是比较透明的。在具体的每个项目中,压缩机的技术要求有所差别,价格也会因此而有些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可以预期的。发计委在最早做项目规划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每台压缩机8000万美元的预算,是比较合理的。

    工程立项之后,发计委组织了几路人马齐头并进,分头去解决工程中的各个问题。比如有专门去实施征地任务的,有专门联络施工队伍的,还有一路就是负责设备采购的。工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大部分可以立足于国内提供,其中有一些就是装备公司负责组织生产的,还有一些设备则属于国内无法生产,或者国内的产品性能与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出于对工程负责的态度,需要从国外进口的。长程天然气压缩机就属于需要从国外进口的设备之一,而且是进口价格最高的设备。

    国际上能够生产长程天然气压缩机的企业并不多,比较著名的就是希曼兹、通永和双罗这三家。采购团队分别与三家企业进行了接触,提出设备要求,请对方报价。几家公司经过两三个月的考虑之后,先后向中方报出了价格,希曼兹的报价是每台1.45亿,通永是1.48亿,双罗是1.52亿,全都远远超出了发计委事先的预计。

    “发计委的谈判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