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2 (第4/4页)
心却越来越清楚,何小曼讲得很有道理,这建议,的的确确是个很有价值的建议。 邱勤业道:“以前咱们崇光厂相信‘船小好调头’,但是现在确定了方向,不需要、也不能够随便调头,是时候想想,怎么去更远的地方了。” 何小曼笑道:“那就不能当小船,要当‘航空母舰’才好。” “哈哈,航空母舰。看来你还喜欢看军事啊。”邱勤业放松了下来,先前还前倾的身体,终于后仰靠在了椅背上,“所以啊,虽然建了新车间,但我这心里总是不着落。咱们厂地理位置虽好,却也有劣势。位置太挤,不具备继续扩大的条件。” “去郊区。”何小曼眼睛闪亮亮的,“咱们C州并非大城市,所谓郊区其实也不远。咱们凌安区辖区,有很广阔的市郊地盘呢。” “搬迁?” “不。建设新厂区。” 正合邱勤业之意!新厂区并非分出去的枝桠,而是垂下的“气根”,落地、生根,不仅可以让崇光厂这棵“树”变得更加稳固坚定,更是多了一条养分输送的渠道。 这是集团化的雏形。 如今C州最强的四家纺织企业代表,连同纺工局的最高领导,都坐在九洲花园酒店的休息室,谈到这个话题,真是彼此心思不一。 “邱厂长一贯有闯劲。”周晓芬的点评很实在,但让人听不出态度。 国棉二厂的生产副厂长张旭光则不以为然:“做企业,还是要扎扎实实。太冒进容易摔跟头,崇光厂这才红火了几年?才学会走路就想跑啊。” 石新源微微一笑:“我们厂,不如几位老大哥身强力壮,能仗着的,无非也就是些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