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哲宗亲政篇 (第7/7页)
是这样。 做事前要三思而行、看准摸清了才能下手…这难道有什么错吗?有!非常错!在宋哲宗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荒谬! 如他是第一天当皇帝,从没接触过政务,大臣们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可整整8年多了,他冷眼旁观,看清了太多的人和事,他看到了一个个大臣是怎样的嘴脸。请问:人还是这些人,继续看,3年后能看出来什么?他们会改变吗?如改变了,就证明他们和从前不一样。一前后不一致的人,适合当国家领导人吗?如不变,这3年是不是种纯粹的浪费呢? 而3年,这时间的长度更是非常恶毒的。3年时间足以改变太多的事,尤其处在青春适应期的少年人,连续三年无所事事,他们会习惯懒散的日子,想重新振作起来,相当于换个思想习惯。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提前剧透一下:宋哲宗的生命还有仅仅6年多) 苏轼的奏章没回复,宋哲宗不予置评。这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不良的记录,绝大多数史学家都根据这一点证明:赵煦他急燥轻佻,是个不懂事的毛孩子,辜负了苏东坡的一片好心… 12月,苏轼走了,他是元祐大臣里第一个主动逃离京城的人。在他来想,这会带给他安全,他在向所有人表示:我不再玩了。可惜这9年里他做过了什么,他忘了,有些人可不会忘。且历史一次次证明:面对争斗选择退场的人,死得要比斗到底的人还惨! 耶律阿鲁扫古因平叛不力,被撤去了职务。辽道宗任命名将耶律仁先之子耶律挞不也为西北路招讨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