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隐相登场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隐相登场篇 (第6/7页)

可赵佶这下失算了!梁师成每天工作之余都会多临几张字帖,直到精益求精、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而字帖就是赵佶的瘦金体御笔!

    宋朝在根本点上乱了!皇帝的圣旨居然被造假!想一想:这样一来,有多少国家政令成了梁师成的个人意志?他几乎不需要犯罪同伙,就拥有了和国家平起平坐的权力!

    看到这,很多人会皱眉:宋朝政令机关层层叠加、互相牵制,尤其圣旨御笔这一关,是当年赵匡胤、赵普最用心的地方,防的就是有人作弊或君王昏庸!如一道圣旨的生成。

    先是中书省里的宰执们针对下面报上来的事做出判断,写个草稿呈交皇帝。皇帝审批后把处理意见交回给宰执,宰执合议做出结论,再交给翰林学士或知制诰写成正式公文。这其间,如翰林学士、知制诰觉得有问题,他们还有权力驳回,拒绝书写!

    这样的严密流程是历朝历代最完美的。区区一死太监敢搞鬼?纯粹找死!且圣旨根本不是由皇帝写的,太监就算想搞鬼也无从搞起嘛?

    呵呵!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这是拜新党所赐,实话实说,熙宁改革的有些政令是没法颁布的。翰林学士、知制诰都是旧党,上面颁下的每一个政令都是新法,每一条都让他们火冒三丈,还让他们书写颁布?去死吧!毫无例外,条条驳回!次数多了,王安石就火了!在没选出新的两制官前,政令直接外放,绕过这一关!

    结果利弊两生,改革步迈加快了、严丝合缝的体系也打破了。从那时起,总有人用种种借口不守原则,在流程上搞小动作。但总体上讲,没人敢大规模的弄虚作假…

    梁师成之所以发达了,说来还是沾了些蔡京的光…

    前面说过:蔡京用讲议司把一切国家运营都垄断了,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