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 (第3/4页)
行的,我相信他的为人品行。第二,法院判决后,我曾和父亲见过一面,他与我说他是冤枉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法院认定的贿赂者一直没有被查出来,我甚至都怀疑有没有这个人的存在,如果没有贿赂者,父亲就不存在收受贿赂的事实。” 情感上,顾栖川很愿意和陆盏站在一个阵营去坚信陆卫国的清白,但理智上,他十分清晰地认识到陆盏的这三个原因只有最后一个能勉强成立,前两个都过于主观。 “我相信”“我认为”这些不以客体证据为基础的主观话术在法庭上是绝对立不住的,没有哪个法官会因为被告人亲属的一句“我相信他的为人”而轻判。 但顾栖川知道,这个案子是陆盏的心结,他甚至可以预见到长远的未来,陆盏都会被陆卫国那一句“我是冤枉的”所折磨。 与其如此,不如实打实地重查一遍,究竟是不是另有隐情还是得用证据说话,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能解了陆盏这个心结。 这五年来,陆盏因为陆卫国而背负的偏见已经够多了,顾栖川决不可能让他继续陷在这个案子的负面影响中,他可以替陆盏排除现实的阻碍,但陆盏心里那道槛才是最难越过的。 他没有反驳陆盏完全站不住脚的三个原因,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然图纸上的数据在录入电脑前会有许多版本的草稿,那有没有可能是草稿这一环出了问题,导致电脑上的数据也错了呢?” “…可我父亲不是那样粗心的人。”陆盏不是没想过这个可能,但一个方案从成形到最终落地实施,这中间要经过不少审核程序,即使真的是录入时出了问题,也不可能没人发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