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赏赐(求月票) (第3/5页)
进兵马邑,占了雁门,马邑两郡,你让这两人怎么想?又如何跟他们相处? 而且,最重要的是,坐镇雁门,马邑又能有什么功勋? 如今唐公账下正值用人之际,诸人争还来不及,又有谁在此时甘于人后?为何你这样的聪明人,会弃大功而图小利呢? 只这一番话,就让刘文静改了恍然大悟,改了初衷。 没办法,李氏起兵晋阳,南下欲取长安,打着什么名号都不重要,这和谋反绝对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的为李氏所驱使?因为开国之功向来是千载难逢的大功劳,同样是有志男儿施展才干手段的大好时机。 成了,大家便都一步登天,开国元勋,不但能名留青史,而且还能荫蔽子孙,福泽百年。 是啊,放着这样的大功不要,却想要占据两处有归顺之意的边地,岂非是为他人做嫁? 刘文静是聪明人,一点即透的那种。 可这人也有毛病,还挺大,就是太骄傲了一些,本已经被人说服,却还在那口口声声的道着,为唐公效力,不分先后,只论缓急,如今突厥犯境,危及唐公基业,我岂能坐视不理,反去跟他人争功? 这也就是刘文静不招人喜欢的地方了,心胸稍微窄一点的人,都会觉着跟这人说话太费劲儿,也很不舒服。 长孙能跟刘文静相交为友,说明这人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强的,而且家学渊博,说话很有技巧。 这时就岔开话题,来了一句,“马邑通守李定安,曾与窦三郎相交,窦三郎回晋阳对其人称赞不已,此人我也见了,谈吐不俗之外,对马邑太守王仁恭也很推崇……” “而其人谨守云内,战功不凡啊……突厥大军两次南下,此人没战争先,若非如今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