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9节 (第4/4页)
同分析着获得的报告: “衰变参数测量结果为0.633±0.002,比当初Λ超子的精度要更高一些。” “不过观测量级140mev,这是电中性介子的性质啊……” “电中性介子?” 赵政国微微一愣,旋即便脱口而出: “这怎么可能?” “且不说它内部已经有一颗π介子发生过交互反应,光从整个过程的微分宽度的积分数据来看,它的自旋是半奇数,就绝不可能是介子才对。” 潘院士亦是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考虑到很多同学对于粒子的了解度有限,分不清重子轻子的概念。 因此这里便比较规范的为大家普及一下微粒的概念。(这应该是没人做过的科普,搞不清的同学建议插个眼) 首先要明确一点。 那就是宏观物质,最终都是由微观粒子所组成的。 微观粒子从大到小,分别是分子、原子、质子和中子(原子核)、最后是基本粒子。 而基本粒子。 就是目前不可再分割的微观最小物质。 这里不可分割的意思,是指没有体积与模型图像,无法检测到其内部结构。 即可以作为点粒子……也就是类似质点的概念来处理。 而基本粒子呢,主要由四大类构成: 夸克、轻子、规范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 这四大类粒子,又分成61种微粒。 其中,前两者的夸克和轻子又称费米子——它们构成了物质最开始可被观测的结构。 夸克一共有六种类别,叫做六味夸克,分别是上、下、顶、底、奇异、粲。(昨天看成桀的把脑袋给我伸过来) 同时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