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2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2节 (第3/4页)



    毕竟后世铸铁发动机相当常见,成本也会更低一点儿。

    但考虑到宋朝工艺水平的问题,机体的性能本就缩减了不少,已经到了很简陋的程度。

    因此处于性能方面考虑,徐云还是准备用铝+陶瓷的组合进行设计,增强一些稳定性。

    但这样一来,一个问题便出现了:

    铝是一种古代极其少见的金属,自然界中很难找到铝单质。

    按照正常历史。

    要到1827年,德国的韦勒才会把钾和无水氯化铝共热,制得金属铝。

    后世制取铝的方式主要靠电解,也就是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

    其中熔融冰晶石是溶剂,氧化铝作为溶质。

    以碳素体作为阳极,铝液作为阴极。

    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后,在950c-970c下可以制取金属铝。

    不过这种做法需要大量的直流电,并且还需要一系列的伴生环节。

    以徐云手搓出的发电机功率来说,根本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因此考虑再三,他最终打算用另一种方式制铝。

    这种工艺是在炼铜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用到铜、碳和铝矾土。

    其主要化学反应式为:

    高温下3cu+al2o3=3cuo+2al。

    密闭环境下cuo+c=cu+co。

    看到这儿,可能有些同学会奇怪。

    不对啊。

    这是一个有违现代化学理论的反应式吧?

    因为铝的化学性质远比铜活泼,铝不可能失去氧原子而将氧原子给予铜,因此这个反应式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呢。

    这个反应有个前置条件:

    在一个没有游离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