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33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0节 (第1/4页)

    如今听威尔这么一解释,一切便都真相大白了。

    为什么手电筒会存在,为什么自己会有一股违和感,那是因为……

    这个世界的时间线,并非1665副本后推演出的时间线。

    而是在1665副本的基础上,还受到了自己此前回给小牛那封信影响的世界!

    想想看吧。

    按照正常历史发展。

    要到1808年。

    马吕斯才会发现光的偏振现象。

    接着在1818年,泊松亮斑才会正式被发现。

    泊松亮斑基本上可以算是经典物理在光学上的认知极限——顶多后头在加个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数学定义,然后就是80年后的光电效应了。

    如今小牛呢,足足将泊松亮斑的发现时间提前了整整140年。

    虽然中间间隔了托马斯·杨的干涉实验。

    但以小牛的智慧来说,多半有什么其他思路可以弥补这一块的认知空缺。

    而对光要有研究,自然需要光源。

    因此在长时间的研究里,小牛发现金属受热会发光,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必然结果。

    诚然。

    小牛的研究重心并不在这一块,只能算是某个旁门。

    但他留下的一些理论或者思路,却可以让后人很轻松的发明出手电筒——无外乎谁是哪个幸运儿而已。

    换而言之。

    这是一个被拨乱过两次世界发展速率的世界,一个科学史发生了巨大变动的副本。

    例如电灯的发明人既不是爱迪生也不是戴维,而是迪伦.威尔逊。

    手电筒的发明人也不再是康拉德·休伯特,而是变成了格林伍德.麦克托米奈。

    光一个电器就是如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