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5节 (第2/5页)
难度要低一点儿,可选项自然也就多一些了。 不过徐云最终还是选择了剑桥,内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源自一篇他在零几年时读过的《意林》。 那篇文章的标题叫做‘不上一天学,照样读剑桥’。 内容是一位名叫做亚历克斯·达乌提的男孩在没有高中毕业证的情况下,被剑桥大学‘开明’录取的故事。 当时《意林》的那篇文章说这是在《泰晤士报》上看到的报道,笔者优化转述了一遍。 字里行间都是对国外教育的夸赞,以及对国内的反思。 因此徐云一直都对剑桥大学抱有不错的好感,最终也就顺理成章的报了剑桥大学的交换生。 不过等到了英国以后,他才知道了一个真相: 剑桥大学的校风确实还不错,毕竟全球的顶尖学府嘛,校风不可能差到哪儿去。 但那个所谓亚历克斯·达乌提的男孩…… tmd压根就不存在! 后来徐云还特意打电话问过《泰晤士报》。 结果对方也同样明确表示,他们从未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网站检索同样也是一片空白。 这就很无语了…… 现在如今回头看看。 当年的《读者》也好,《意林》也罢。 这些杂志不知刊登过多少反智的言论,挂着鸡汤行美化国外之事,真是其心可诛。 视线再回归现实。 也不知道是不是回到了自个儿地盘的缘故,此时汤姆逊脸上的表情要比平时生动了不少。 只见他一副主人家的模样介绍着校内情况: “这座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