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节 (第1/4页)

    比如说古代先民的认知被屏蔽啦、有关角度的碎片被抽走了等等。

    甚至还有因此鼓吹256度说的,相当奇葩。

    话题再回归原处。

    无论先民们采用的是哪种分角方式,在分好角度后,都必然要进行另一个步骤:

    测量。

    也正因如此,曲尺便出现了。

    这是一种一边长一边短的直角尺,也有较为特殊的圆弧曲尺。

    在一些地方,这玩意儿也称角尺,俗称拐尺。

    只见此时此刻。

    刘益正拿着曲尺,测量着透镜的角度:

    “丑角中刻……午角下刻……亥角上刻……寅角上刻……”

    上刻下刻中刻。

    这应该是刘益自己想出的一种分类,相对于24分角又进行了一次精细化。

    但纵使如此。

    也不过是达到了72分的精度而已,离360分足足差了五倍。

    而要校精这五倍的差值,有且只有一种方法:

    通过不断调整透镜角度,收集大量的对应信息。

    接下来通过人力演算,从中一步步的筛出最精准的答案。

    徐云见状,眼中闪过了一丝不忍。

    要知道。

    这可是整个过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

    后世只需要三到五个测绘数据就能锁定的某个区间,老贾可能需要数百组。

    毕竟这有个开方过程呢,等于计算量一下提高了很多倍。

    想到这儿,徐云不由张了张口。

    下意识的想要将角度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