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5节 (第3/5页)
萨道义。 此人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英外交关系的关键人物,其在本土最有名的事迹有两件: 一是提出在义和团运动比较激烈的地区,应废止科举5年。 后来在张之洞的缓颊之下,萨道义改成了移地科举。 第二件就颇有些特殊了: 他是《辛丑条约》的英方签字人,和李鸿章进行过多次谈判。 第二点看起来好像有些罪无可赦,但实际上呢,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是专门为了这次谈判,才被从霓虹调过来的援兵。 比起和本土的交集,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其实更多活跃在霓虹: 他曾经在霓虹任职,支持过明治维新,还与霓虹女子武田兼结了婚,育有一子武田久吉。 他在霓虹的地位,有一些类似司徒雷登。 因此在本土方面,怎么说呢…… 欧内斯特·梅森·萨道义没杀过人,但他提出的一些条款也确实让清政府的压力骤增。 定义方面战犯显然是算不上的,但说是打工人嘛又有些洗白的意味,大概可以说是…… 帝x主义的爪牙?(这个评价不是我做的,是守常先生在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 第五号上写下的评价,狗头保命) 同时加之考虑到死了一个萨道义,英国方面还可以派出萨道恶,萨路义…… 因此犹豫过后。 徐云还是选择救下了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 看着面带感激的弗朗西斯·梅森·萨道义,徐云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的道: “萨道义先生,我们华夏有句古语,叫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感谢的话就不必多说了。” “但是有一件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