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0节 (第1/4页)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光学显微镜极限倍数的人是恩斯特·阿贝,他于1874年发明了1500的光学显微镜。 分辨率约200纳米,也就是最短的可见光波长的一半。 因此想要手搓一架光学显微镜,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现代工艺设备的辅助。 作为曾经手搓过两位数显微镜的技术宅,徐云自然很清楚一件事: 在古代社会,有两类材料可以完美的达到折射率和色散率的配比组合。 也就是冠冕玻璃和火石玻璃。 在21世纪,冠冕玻璃基本上和蔡司眼镜被捆绑在了一起。 但其实呢。 它是一类阿贝数大于50的玻璃,也就是镧系玻璃。 本土的镧矿场地主要在内蒙和江西,也就是唐代的江南西道,宋朝的江南西路,后世打开水龙头都流辣椒水的地方。 加之镧系稀土特点鲜明,以老苏的能力想要找到并不困难。 至于火山玻璃就更简单了。 顾名思义。 这是可以在火山口发现的一类矿石衍生品。 虽然以上两者有个比较麻烦的地方,就是一旦处理不好,可能残留钍等比较恐怖的放射性元素。 但如果流程得当,这些都可以很轻松的避免开来。 等原料凑齐后,再通过搅动玻璃溶液、平凸透镜等一系列技术,就可以制备出极佳的消色差透镜。 届时哦成品不说极限倍数吧,至少900倍的放大倍数还是不难的。 在显微镜的观察过程中,低倍镜头100可以红细胞,400倍可以看到比较清晰。 至于看细菌的详细结构则要1000倍的镜头,其视野很小,需要药剂扩大视野。 另外还需要染色,否则看不到细菌的影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