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31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5节 (第2/4页)

枚新发现的粒子,就却可能为某个理论或者技术起到极大的推助力。

    想到这里。

    赵政国不由看了眼潘院士,感慨道:

    “小潘,你这次可是带出了个好苗子呐,我记得小徐他现在还不是博士吧?”

    潘院士点了点头,笑道:

    “嗯,还是研三,不过明年就要读博了。”

    赵政国闻言,眼中微微闪过了一丝艳羡。

    科研圈的师徒关系,其实一直都是个很复杂的双向诉求。

    在这个圈子里。

    学生们想要找到一位好的导师,而导师其实也很希望能遇到一些有潜力的苗子。

    光耀门楣。

    这是华夏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想法,科研圈中也是如此。

    比如很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振义院士。

    王老在一生中培育出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位院士,一门四院士的成就堪称华夏科研圈的美谈。

    眼下的徐云不说是否具备院士的可能性吧。

    至少按他这样发展下去。

    一个正高职称必然是少不了的,无外乎早晚的问题罢了。

    潜力不可限量啊……

    就在赵政国思索之际。

    负责主屏幕的小刘忽然举起了手:

    “老师,ire值已经达到了99.6%!”

    赵政国闻言,表情顿时一正,与潘院士齐齐走到了cao作台前。

    这一次他们进行的微粒撞击,规格上要比发现4685Λ超子那次更高一些。

    许多人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习惯:

    喜欢在雨中快速转动雨伞。

    而就在雨伞转动的时候,沿伞边缘的切线方向便会飞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