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39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2节 (第3/5页)

将光速测量作为一个切入点。

    只是没想到,这个机会会来的如此之快。

    当然了。

    或许有同学会问:

    不对啊。

    迈克尔逊的精度不是更高吗,为什么不用八面镜呢?

    原因很简单,说到底就两个字:

    场地。

    你别看斐索测光的步骤好像很简单,示意图上的距离似乎很短。

    实际上由于光速实在太快,齿轮根本挡不住光线,斐索的实验一开始是失败的。

    他只能不断延长实验距离和齿数,以及提高齿轮的转速,希望能挡住反射回来的光线。

    后世网上能找到斐索测光的图示,看起来距离好像很短,但实cao中的光路达到了8633米。

    至于八面镜嘛……

    不好意思。

    22英里,多来两个都能去伦敦了。

    因此几经思考之下。

    徐云最终选择了傅科发明的旋转镜测光法。

    其实旋转镜测光法的光路最短可以缩减到20米左右,但徐云为了能让实验更具热度,便选择了五公里这个剑桥大学能腾的出来的数值。

    在20米的场地内做实验,和在五公里的场地内演示,吸引来的观众完全将是两个概念。

    反正光路和旋转镜转速是符合正相关的,光路一长,对应调整好转速就完事儿了。

    当徐云来到场地边上时。

    法拉第正与斯托克斯一起站在cao作台边,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他们的表情带着明显的疑惑,但也隐约可见少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