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8节 (第4/5页)
眈眈,随时准备开席恰饭。 受此影响。 这些年那些在欧洲做生意或者生活的东方人,日子普遍都不太好过。 单纯的生意被打压都算好的,有些连基本的人权都无法保证。 例如1843年罗马爆发了一场霍乱,意呆利干脆强迫了40多个东方人去以身试药,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八个人。 在这种背景下。 徐云希望能获得一个剑桥大学的身份庇护,倒也不算难以理解。 1850年剑桥大学的研究生是3+1模式,前后整整四年的时间。 在这四年里。 徐云可以在校内结交朋友,还可以在校内避免灾祸,人身安全还是能够保障的。 等四年后他从剑桥大学毕业,研究生文凭不说保证此生大富大贵吧。 至少能让他在伦敦过上一个还算体面的生活。 至于学术贡献? 威廉·惠威尔压根没去想这层——这样一位走后门进来的人能有啥学术水平,真以为他是他的那位肥鱼祖先啊? 当然了。 威廉·惠威尔倒也不至于多鄙视对方,眼下的情形说白了就是一场交易罢了。 一个研究生名额换取一份改变牛顿爵士人生轨迹的亲笔信,如果这还要去嘴碎蔑视对方两句,那他也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了。 想到这里。 威廉·惠威尔沉吟片刻,轻咳一声,对徐云说道: “罗峰同……哦不,现在我应该还是要称呼你为罗峰先生。” “罗峰先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