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节 (第5/6页)
,4h),2.95~2.91(m,2h),2.80(t,j=7.1 hz,2h),2.39(dq,j=13.3,6.6 hz,1h),2.23~2.20(m,1h),2.09~2.04(m,2h),1.55~1.26(m,20h),0.97(t,j=7.5 hz,3h),0.88(t,j=6.9 hz,3h)……” 田良伟之前的那番话确实不是在吹牛,就在徐云和顾群青分别的第二天,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便发送到了徐云的个人邮箱里。 这份信件的开头并不是‘你好我是一位大陸北方網友’的sao话,而是一封相当正式的论文约稿函。 来自赫赫有名的《nucleic acids res》。 《nucleic acids res》的中文名叫做《核酸研究》,由牛津大学于1974年创刊。 别看它的名字里带着核酸两个字,实际上它的收录领域非常广泛。 化学和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成果都可以在上边发布,目前的影响因子已经达到了13.8,妥妥的一区期刊。 这本杂志大多数时候都会被简称为nar,要是不太好记的话,可以从ntr的角度入手: 中间那个t被ntr成了a,就成了nar。 nar发来的这封约稿函语气非常客气,差不多就是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发稿云云,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不过客套话归客套话,哪怕是核心期刊的约稿论文,同样避不开前期审查。 顶多就是外审的速度会快点罢了。 徐云早在第五代吡虫啉研发成功的当天便开始准备起了论文文稿,加之徐云与论文发表有关的经验极其丰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