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节 (第3/5页)



    老苏从桌上拿起纸笔,一脸疑惑兼好奇的将这些名字记下:

    “只需这些,便可制出你所说的酒精?”

    徐云点点头:

    “没错。”

    “原理呢?”

    “蒸馏。”

    蒸馏。

    这个词在21世纪,基本上属于初中生都知道的概念。

    其中酒精的蒸馏概念很简单:

    水的沸点是100度,乙醇的沸点是78度,利用二者沸点不同,就可以使用蒸馏法得到较高浓度的酒精。

    也就是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你开个80度的火,酒精会沸腾,水却不会。

    沸腾后的酒精通过冷凝进入另一个杯子,就可以得到高浓度的酒精溶液了。

    不过这个概念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麻烦。

    具体的原因,涉及到了少量的化工热力学知识。

    众所周知。

    混合物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温度的临界点叫做泡点,而气相达到饱和后出现液相时的温度临界点,则称为露点。

    看到这里个别同学已经开始头大了,没关系,概念不重要。

    重要的是。

    二元混合物的气液平衡数据,可以通过二元气液平衡相图来查看。

    比如把乙醇的质量分数作为横轴,将温度作纵轴,就可以画出一个简易的相图坐标系。

    当温度提高,体系进入气相区。

    温度降低,体系就会进入液相区。

    假设是40度的酒精溶液,加热到乙醇的沸点t=78度,理论上这时候酒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