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9节 (第1/5页)
存放在另一团布帛里的小刀——这种一尺都不到的小刀,怕不是伶伺房里削苹果的刀具? 至于最后的那顶头套…… 对了,或许是某位恩客喜好的头饰? 老者感觉自己此时仿佛包龙图附身,继承了开封府尹的光荣传统,精细而准确的猜出了此人的身份。 难怪他没有腰牌; 难怪他衣着怪异; 难怪他闭口不言; 更难怪他会夤夜慌不择路跑到自己府中,既不去主房,也不去东西厢房,偏偏选了个下人居住的南厢房……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此人是个…… 男伶! 想到这儿,老者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惋惜。 后世对于男伶这个词的印象或许大多会归结于清朝的相公堂子,也就是京剧中的旦角。 但实际上。 在本土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男伶这种职业存在。 男伶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唐代略显衰微,但宋朝男色之风又渐兴起。 由于公然为娟的男子众多,以至于当局者不得不出面干涉: “男子为娟,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 不过就像后世依旧有大量那啥产业一般,律法并不能绝对限制男伶的出现。 恰恰相反,律法的约束,使得男伶产业在阴暗面中缓缓滋生,并且辐射了一个不小的范围。 并且不同于女妓,如果说女妓还有或主动(恩客赎身)或被动(年老珠黄从良)的还良方式的话,那么男伶的下场则无疑要凄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