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节 (第2/4页)
。 汴京一套普通住宅的价格大概一千贯出头,并不算贵,因为这是一家数口甚至十数口一起住的屋子。 综合物价大概等于后世的六十到一百万,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到了北宋后期。 汴京房价就跟发了疯似的,一年涨一大截。 根据人大历史学院包伟民教授在2014年出版的《宋代城市研究》中估计。 北宋后期的汴京的人口密度,甚至达到了12000-13000人/每平方公里。 要知道。 哪怕是后世燕京那个热心群众扎堆的朝x区,人口密度才每平方公里七到八千呢。 当初欧阳修在做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主判的时候,甚至只能去选择租房子。 还有一位对房子怨念很深的则是老苏的好友,苏轼的弟弟苏辙。 也就是老苏好友老苏的弟弟老苏。 苏辙和之前提及过写诗吐槽老花眼的白居易一样,也不止一次的写诗吐槽过房价。 比如“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以及“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等等。 苏辙的怨念一直持续到了晚年,他方在许州盖了三间新房。 结果没高兴几个月呢。 第二年许州发生地震,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房子全塌了……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视线再回归原处。 总而言之。 想要在这个年代在汴京城中心买间房子,没点财力显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小三儿都知道这种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