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4 (第5/8页)
诗等内容;波斯宗教中对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观念和末日审判等之说,无疑都对当时的犹太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更为基督教所继承。 阿维斯陀之意与印度吠陀相同,乃智识之谓,圣特为注释之义。圣特语,即波斯古圣语,但此注释书圣特却是用帕拉维(Pahvi)语言写成,即波斯语,主要记述琐罗亚斯德的生平以及教义,原有二十一卷,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认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作战太勇敢,故毁琐罗亚斯德教所有经典,所幸存下来的阿维斯陀仅有一卷,而在希腊留有的一部完整二十一卷抄本后来散佚,在波斯萨珊王朝期间,琐罗亚斯德教复兴,这一卷被拼凑、补齐成为二十一卷,但与原来的版本已不可同日而语。 公元三世纪初安息王朝的伏洛奇薛斯一世曾下令重新收集、整理,把口头流传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萨珊王朝建立后,这项工作又继续进行,在沙普尔二世执政时期最后完成二十一卷,该经主要记述琐罗亚斯德的生平和教义。 现有的为九世纪以后用中古波斯的帕拉维语(钵罗婆语)翻译和写作,由若干分散的经典汇集而成,分为六个部分:一、耶斯那,即祭祀书。祭司向神供献祭品时所唱的赞歌,是的主体;其中(意译为)是整部经的最古部分,共十七章。它所使用的语言、韵律、格式与其他部分都不一样,主要是韵文。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公元前六世纪上半期或中期,甚至更早的作品,据说是琐罗亚斯德本人说教的记录,因此是教徒日常必读的经文;二、维斯帕拉特,即众神书,也称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