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龙_作品相关 陈抟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品相关 陈抟传 (第1/18页)

    .

    陈抟(871~989年)为五代宋初着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陈抟籍贯

    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人”(又有陕西人、西洛人、四川夔州府人诸说)。

    据宋人王称记载,陈抟“始四五岁,戏涡水”,则亳州真源县似为其出生地。

    北宋太宗、真宗时(976~1021年)人李宗谔又称陈抟为“普州崇龛人。”奉诏主编又名分册中明确记载:“陈抟字图南,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亳为亳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为华人。”1王象之指出:“又一编,乃钦真观道士谢道缘所传,其徒相传盖二百余年矣,亦以先生为崇龛寨人。”2按钦真观即在安居县崇龛镇。或许崇龛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冯叔豹一书中也明确说:“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县为镇,原崇龛县“龙台镇”划归崇龛镇管辖。两镇合一后,崇龛是两个集居镇,集居、聚居通称“闾里”,简称“里”。四川文史馆游时敏先生在中定论:“依据史料,应着重第一种说法更应确定陈抟出生地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见第2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县城三华里处的云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县令陈观为之重建的陈抟墓。墓碑上刻有陈抟的是现在全国独有实物。墓后面岩石上刻有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直径1.6米大,后面岩上还刻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