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69节 (第2/6页)
阿大人都无法反驳。只能抱着自己的小被子,一步三回头地出了正院,往书房而去。 边走,还边能听到胖儿子的欢呼声。 略憋屈。 但无处说理去,尤其太皇太后新丧,皇上悲伤欲绝。每日往太皇太后丧次举哀,近月未临乾清门听政。 再度驾临乾清门,满朝文武都噤若寒蝉。 生怕有丝毫不妥,倒霉催地戳到了皇上的肺管子上。每每上朝,比上坟的心情还要沉重些许。 毕竟再怎么着祖宗也不会从坟里跳出来骂人,皇上急了,能送他们去见祖宗。 京城内外,一片愁云惨雾。 皇上每每深追太皇太后抚养教育之德,言说自己八岁丧父,十岁丧母。日久年深之下,对父母音容其实早已模糊。 惟记得太皇太后这么些年谆谆教诲,慈爱疼宠与二十余载无私支持。 遂欲为其守孝三年,不忍以月待日。 可他才举哀那么几日,就悲伤到昏迷吐血。朝野之间谁敢放任他,让他再怎么继续苛待自己呢? 于是日日苦求,日日劝。 最后还是国子监生五百余人跪求,请皇上节哀顺礼。这才勉强让皇上也在持服二十七日后释服。 太皇太后生前曾言太宗梓宫奉安已久,卑不动尊,不便合葬。若另起茔墓,又恐劳费颇多。而且她心恋今上与先帝父子,不忍远去。 所以,康熙便命人在孝陵南建了飨殿,奉安梓宫。 待太皇太后发引后,便暂放于内,称之为早安奉殿,设官祭祀如孝陵。康熙但有闲暇,便亲往祭拜。 每每痛哭不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