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〇〇二回 天界寺帝王询梦兆 毗卢阁宗泐话宝锦 (第5/13页)
余兴未尽,朱元璋已不知不觉行至一处石阶前。抬头望去,只见得“天界寺”的匾额赫然悬在眼前,再看那匾下的寺门,竟然如候客至一般默然俱敞。两侧更有一联,颇有深意: 『心生妄、念作假、云起不知何处家; 天有界、法无涯、梦尽方见彼岸花。』 朱元璋拾级而上,跨进庙门。放眼望去,一条青石小径朝寺中蜿蜒而去。曲径两旁的莲花灯幢里长明灯清光尚燃,那灯幢左右各九,共一十八座。 那般景象,顿使他恍入梦境。于是,便寻着那灯火和一阵阵轻叩心门的木鱼声行到了一处双门大敞的佛堂前——此处唤作“毗卢阁”,那木鱼之音便是打此阁传出。 朱元璋立于石阶之下,朝阁门内仰望而去,最先入目的便是那佛堂正中高坐的三尊如来金身像。 早年身寄佛门的他深知那三佛谓何:居于正中的便是毗卢遮那佛,乃世如来“自性像”,世称“真身”;其左是如来的“受用像”,又称“报身”;其右则是其“变化像”,复曰“应身”。 眼望三佛,朱元璋自觉合十双手欠身三拜。正当他拜毕之时,那木鱼之声也随之而止,接着,便打佛堂里传出一位老僧的吟咏来: 『一夜东风扣佛门,青灯候尽已是晨。 僧寮本非龙栖处,来者必是寻梦人。』 那诗中之言,顿时撩动了朱元璋心弦——虽曾寄身佛门数载,却从未见过这等高僧,想必今时定是真佛前来点化于他。 于是,他赶忙拾级而上,奔至庙门前。立身时,就如同当年小僧模样朝佛堂内躬身一拜,垂首相诉:“我佛大悲,圣僧大智,弟子如净前来告罪……” 这“如净”二字是朱元彰早年出家时的法号,僧者皆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