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8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84节 (第5/6页)

心服口服。

    他们知道研究反重力技术有多难,甚至都不敢去设计申请高额投入的实验研究,否则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王浩则是带领团队持续做大项目,并取得一个个的成果。

    当然,作为科技部的官员,徐保功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他来到研究中心以后,和王浩说的第一句话是,“王院士,能不能删掉你们的实验记录?把今天当成是第一次实验?今天的实验结果,当成是第一次记录?”

    王浩笑了笑说道,“徐老师,你想怎么干?我都听你的。”

    他们当然是在开玩笑。

    徐保功对于错过‘见证历史’的时刻,确实感到非常的遗憾,但也不可能去做‘篡改历史’的事情。

    邓建和赵讳然都站在旁边。

    他们听的很惊讶。

    徐保功组建了临时考察团队,并没有说明具体说明实验发现,只是知道是去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在来之前,他们还讨论过,觉得可能是应对舆论问题过来考察。

    国际舆论上,有很多关于叠加力场研究的讨论,主要就是因为洛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反重力团队,没有能在叠加立场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那个团队可是花费几亿美元制造大型叠加力场设备。

    这也导致国际舆论认为,叠加力场的方向上,短时间不太可能取得什么结果。

    很多专业学者去分析原因,有的认为叠加力场的方向是错误的,有的认为实验所制造的叠加力场强度还是太低了,甚至有的学者呼吁需要重新审视和强湮灭力相关的基础理论。

    他们都知道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项目,似乎也和知道大型叠加力场设备有关,再听到徐保功的玩笑,顿时意识到了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