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6 (第4/4页)
一千块钱,说明家里绝对不止这个数。 苏志明家里也出了有七百块钱,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杨海军作为带头的人,也把家底啥的全投入了进去,还借了不少钱,勉勉强强的凑了八百块钱,他是把希望都放在了这个瓦厂里面,和那两家人的情况不一样。 至于村干部几个,也一人出了两百块钱,这也算是全部家底了。 除此之外,就是顾家那几房多一些,还有一些别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人出了些。 村里面的人,没有出钱的人其实不是很多,大部分都出了钱,只是数额比较小而已。 杨海军让会计把钱算出来,每家每户都统计出来,到时候真赚了钱,也按照这样的比例分钱。 钱一到位,杨海军便把王大河给接了过来,王大河的那些不能让人看到的东西,早就通知顾成北先带回了青山村。 杨海军很看重这个瓦厂,天天跟着王大河,听从王大河安排,在哪里修瓦厂,在哪里动土做窑子…… 而王大河一确定地点,杨海军就立即安排十个人,当一批瓦厂的工人,这第一批人,全都是干活最麻利的年轻人,他直接召集人,问对方愿不愿意,要是不愿意也可以拒绝,因为给的工资并不高,一个月算十块钱,干的活儿肯定比下地干活还累。 但没有一个人拒绝。 于是王大河天天带着那十个年轻人去干活,先挖窑子,挖好后,才开始烧瓦。 村里人每天都会去看那进度。 第一个瓦窑比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