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_第四百五十五章:九边之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九边之议 (第3/4页)

    应该说,这种政策,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大明宗主国的地位,彻底瓦解了残余的北元势力。

    在太宗兵锋之下,包括鞑靼,瓦剌,兀良哈等在内的诸多蒙古部落,纷纷宣告臣服,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但是这种政策,注定是不长久的。

    频繁的战争,对于国力的消耗是十分严重的。

    到了宣宗时,大明就已经有意识的开始收缩防线,转向休养生息。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土木之役的发生,其实是必然的。

    大明不可能持续的保持战争的状态,一旦怠惰松懈,难以维持进攻的势头,那么边境防守上的短板,就会彰显无疑。

    所以,建立新的,完善的边境防线,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诸多大臣,是有着一致的看法的。

    有争议的是具体的方案。

    说完了理由,于谦拿出奏本,重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所谓九边重镇,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仿照太祖设塞王的思路,将现今边境各处关隘的杂乱兵力,化零为整,聚集起来。

    然后,以长城为依托,集中兵力,增设像大同,宣府这样的边境军镇,使之遥相呼应,建立起一条坚固的防线。

    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在实行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尖锐,也是最明显的,就是财政问题。

    于谦话音刚落,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户部尚书沈翼。

    “陛下,关于重立边境防线,臣并无异议,但是于少保所提之九边重镇,臣以为靡费太广。”

    说着,沈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