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章:挣扎失败 (第3/4页)
此,八议所述议贵,当是指正一品都督,三公及左右柱国之尊。” 要论对法条的理解,朱谦一个门外汉,怎么可能和金濂这个刑部尚书比。 事实上,对于八议的条例,文臣这边一直是有所怨言的。 不为别的,问题就出在议贵这一条上面。 要知道,出于种种历史原因,文臣这边,是没有正一品的实职的,最高的品阶,就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及都御史。 再往上,就是从一品的三孤和正一品的三公。 但是时至今日,文臣当中能够得授三公的屈指可数,还大都是死后追授。 唯二活着得授三公的,一个是开国大臣李善长,另一个就是已经之时的前任吏部尚书王直。 除此之外,文臣之中再无他人。 因此,对于文臣来说,议贵这一条,基本上完全就是废话,他们活一辈子,也不可能用得到。 但是武臣这边就不一样了,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皆是正一品的官阶,而且还不是虚衔,是实职。 这他喵的,怎么能让人心理平衡?! 因此,为了在议贵这件事情上,取得文武上的平衡,渐渐形成了一条潜规则。 那就是,五军都督府都督,非有爵者不授。 反正,有爵位的勋贵,哪怕只是一个最低的伯爵,也天然可以适用于议贵,也就抵消了这种不平衡。 正因于此,哪怕张辅再想要让张軏继承他在五军都督府的威望,张軏也不可能成为都督,只能是都督同知。 在这一条上玩文字游戏,根本就是在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