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五章:胡老大人带不动 (第6/8页)
他从考中进士的时候起,就直接入了翰林院,先是当了三年庶吉士观政,随后便被授为编修,负责各类经书的编纂清点,可谓是一个清贵但清闲的差事。 随后,就是熬年头,从编修到修撰,从侍读到侍讲学士,他一步步的往上迁升,速度不快也不慢。 就像胡濙所说的,中间他也参与了几次大的项目,比如太宗,仁宗,宣宗几位先皇的实录编纂,并因此获得了仕途上的小小进步。 但是,要说被历代天子看重,可就是夸大其词了。 要知道,比他早一届,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的陈循,早不知道多少年就已经成了翰林学士,其后又入内阁,到了现在,更是已经迈入了七卿的行列。 而他呢?从入仕的时候起,就待在翰林院当中,一待就是三十年! 直到去岁太上皇北征,带走了大多数的朝臣,临走时提拔了一批人留守各衙门,他才被拔擢出来,到闲散的礼部当个侍郎。 平心而论,三十年的时间,从七品编修到三品侍郎,这个速度的确有点慢,但是,所幸王侍郎入仕的早,所以,他对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 毕竟,今年他才五十四岁,距离致仕且还有十几年呢。 更何况,眼前就摆着一位,七十六岁高龄还在为大明发光发热的榜样,王侍郎想没有信心,都成问题。 要知道,跟这位老大人比起来,王侍郎妥妥的是青壮年一个。 心中虽不明白,但是王一宁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只谦虚的道。 “大宗伯过誉了,下官心中自知,除了手头文章,还有几分可堪一用之处外,对朝廷政务还有诸多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大宗伯多多提点。” 显然,对于王一宁这种虚心的态度,胡老大人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