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册立东宫 (第4/5页)
说罢,转身对着丹陛上的孙太后,同样拜倒在地道。 “圣母容禀,我为宗室,有何才何德,敢当此请?” 孙太后没有说话,而是丰城侯李贤开口道:“殿下何必固辞,国有长君,天下方安,殿下为宣宗之子天资英才,德行可昭诸王,如今国势殆危,尚赖殿下主持大局,恳请殿下以江山社稷为念,嗣位为君!” 话音落下,朱祁钰声色俱厉。 “国势殆危,自有礼法在上,皇太子仍在,尔等敢乱法乎?” 李贤于是退后不言。 随即,礼部尚书胡濙上前,开口道:“殿下身为宗室,有匡扶社稷之责,此乃大义大节,今皇太子幼冲,国无长君,大义在礼法前,恳请殿下,以大义为重,以祖宗基业为重,嗣位为君!” 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三辞三让了。 很多人觉得,这种繁文缛节,实际上是多余的,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但凡对朝廷典制有所了解的,都能从这番辞让当中,看出些门道来。 从程序上说,首先由群臣请命,随后太后下诏准许,这个环节,代表的是皇权的认可,主要是为了说明,这并非篡位,而是由上至下的传承。 待太后下诏之后,群臣合请于郕王。 朱祁钰自然也不能立刻同意,他的第一次推辞,拿出的理由是自己无才无德。 与之相对的,是丰城侯李贤出言,代表武臣团体,肯定了郕王殿下的能力和品德。 从对下的角度来说,这是向天下人宣告,郕王殿下的品德能力,都足以成为万民之主,而从对上的角度来说,这是在向新君表示武臣的忠心。 紧接着,第二次辞让,朱祁钰拿出的理由是皇太子仍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