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一章:边防整饬 (第2/8页)
一旦放任他们经营数十年,乃至两三代,边境自然是稳固。 但是这些塞王们,成为完全不受朝廷控制的封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所以事实上,建文皇帝的削藩并不能说是错误的行为,换了任何一个人登上皇位,都不可能对这种风险熟视无睹。 只不过建文的方向虽然没有错,但是他的政治能力确实不行,自己把自己给作没了。 所以在太宗皇帝登基之后,针对边境的体制,他老人家做了一番大的调动。 太宗皇帝自己就是塞王,自然清楚,这套体制的核心在何处。 为了加强中央朝廷对于边军的控制,他先是撤销了藩王的军权,边军的控制权,被收归到了朝廷任命的边将手中。 与此同时,他将原本时代驻守边境的军队调入内地,命令内地军队轮换到边境驻守。 兵将分离,彻底杜绝了边军对于中央朝廷的威胁。 但是如此一来,边军都是轮值,对于边境其实没有什么归属感,战力自然也不如洪武之时。 而且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因为边军是轮值,所以没有办法持续的保持放牧。 毕竟军屯的田地就摆在那里,但是牛羊马等却是需要人长期照料的,边军几乎是隔几年就轮调一次,所以很难保持大批量的长期放牧。 不能放牧,那么关外庞大的草场就没有了任何的价值,反而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巡逻。 因此,在永乐后期,太宗皇帝放弃了大宁,开平,东胜等关外的据点,将防线后撤,希望建立新的边防秩序。 可惜,原本的秩序一旦崩坏,想要建立新的秩序,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也是太宗不断北征的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