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相互吹捧 (第3/4页)
实话,匠户改制,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允许匠户捐银这么简单的。 大明定户籍制度,是为了保证朝廷在随时需要各种人才的时候,能够保证有足够的人手。 这是朝廷安定的根本。 要推行改制,必须要在保证这一条的大前提下进行,哪些地方能改,哪些地方不能改。 改了之后,如何保证官家作坊以及大规模营建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原本负责这方面的官员调动。 方方面面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非是张敏这种工部老手,根本不可能在这区区两个月的时间里头,拿出这么一套完整详实的方案出来。 因此上,陈循说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倒是真心的。 他接任工部尚书的时候,这套方案基本上已经完全敲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些细节的修改。 要说,张敏自己上奏,把功劳揽了去也不是不行。 但是张敏没有,虽然说是打着自己的小心思,但是这个情,陈循还是要承的。 至少,他一上任就敲定了这么个繁杂不已的方案,在外人看来,是有能力的象征,足以让他初步站稳脚跟。 不过虽则如此,张敏也不敢托大,连忙起身道。 “陈尚书客气了,这本就是工部一干同僚数月来的成果,老夫岂敢贪功,交接公务本就是老夫应当做的。” “再说,匠户改制是个大工程,只有这么个方案远远不够,接下来真正实行下去,才是重头戏,所以真正的重担,还是在陈尚书的身上。” 看着两个人相互恭维的样子,朱祁钰也不由得失笑一声,摆了摆手,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