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廷推阁臣(下) (第1/5页)
廷推虽然是朝廷典制中的铨选制度,但是本质上来说,它只是朝臣在向皇帝举荐他们认为符合要求的官员。 只是举荐和建议,并非最后的决策。 自从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之后。 朝廷一应事务,无论大小,决策权都被收归到了天子的手中,官员任免自然也是如此。 不论是吏部的铨选,还是廷推大臣,都是代天子选拔而已,本质上是没有决策权的。 毕竟,天子日理万机,哪有工夫一一考核官吏。 就像这次,若是没有廷推,那皇帝就需要在上百号有基本入阁资格的京官和地方官当中,选出三人中选。 朝廷每天要流转那么多的官吏,全靠皇帝来选,这种工作量,太祖都干不来…… 因此,就需要吏部或朝臣们来推选,前者是铨选,后者就是所谓的廷推。 但是无论是吏部选官,还是廷推,或是臣下举荐,最终的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 这一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皇帝有权驳回廷推的结果,这一点在大明并不稀罕。 廷推并不是呈现最终一个人选,而是至少推举出两名,由皇帝最终选定中选之人。 如果推选出的候选人,皇帝都不满意,也可以下令重新廷推,或者干脆搁置不选,这在之前都是曾有先例的。 当然,一般来说,天子还是会给吏部面子的。 这主要是因为,廷推与否,本身就取决于天子的意思。 廷推是为了铨选三品以上的大员,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三品大员,都要经过廷推。 多数情况下,皇帝如果属意某一官员,只要他符合基本条件,直接任命即可。 刚刚被判斩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