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_第572章 三十年后(大结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2章 三十年后(大结局) (第6/7页)

手,笑道,“武院上至国公、下至校尉,足有四千六百余人,而且今后人数还会更多,这么多人,而且个个都是能带兵、能打仗的人雄,又有谁会真正服气谁?又有谁能够真正控制别人?”

    项庄这话不是白瞎的,世间万事,只有利益才是永衡的。

    以武院的架构以及影响力,再加上帝国尚武的国策,其事权的扩大那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武院还只有廷推皇储的权力,但是将来却很可能涵盖所有的大政方针,但是要说武院会出现一个统一的声音来取代皇权,那绝对是天方夜谭。

    首先,武院中贵族武将的爵位有高有低,地位却是平等的,谁也没办法拿自己的权势去压服别人,而只能靠利益去拉拢别人。

    所以,既便出现个把野心家,也只能够通过利益或者三寸不烂之舌去拉拢一部份人,因为武院中也分成了好几百个派系,你拉拢了这个派系,就势必要得罪另外几个派系,除非遭到皇权挑衅这样的外来威胁,否则武院的各派系是很难统一的。

    其次,除了统兵官由皇储提名、皇帝直接任命,其余领兵将校的任免权、战功的考核权全都捏在兵部、礼部手中,让谁出征,裁定谁有多少战功、能晋升什么爵位,全都由兵部以及礼部说了算,换句话说,武院四千六百多个贵族之间并不存在你能制约我、我能制约你的利害关系,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武院中出现一个扛鼎人物的可能姓。

    再次,兵部、礼部官员的官帽子又捏在内阁大学士的手中,而内阁大学士则又是皇帝的秘书班子,皇帝一纸特简就能够让他信得过的大学士进入内阁。

    在项庄的设计下,帝国的权力格局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皇权受到武院的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