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大明盐政 (第3/4页)
再用这清亮的盐水煎煮,得到像雪花一样白的盐就是白盐。 这一斤白盐,需要三斤青盐才能煮出来。 据说,十多个壮丁,一天一夜才能煮一引白盐。 这种白盐因为耗盐耗力,也只是供宫里使用,宫外是没有的。” “这么费事,这盐划到多少钱一斤了?” “陛下,贡盐不贵,三百斤白盐也就需要一两银子。” 朱由校听了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伴,现在一两银子能买米两担。 可这三百斤盐就需要一两银子。 这盐比米还贵这么多,你是不是被坑了?” 王承恩听了后,愣了一下说道: “陛下,这贡盐不贵呀!如果是官盐,每斤青盐就需要两分银子呢。” 朱由校听了,就一下子站起来说道: “你说啥,需要两分银子才能买一斤青盐? 也就是要二两银子才能买一百斤青盐? 这么高的盐价,老百姓吃的起吗?” “陛下,大概是这往来运输花费用大,再加上盐税,这价格就高了吧?” “盐税?我大明每年的盐税不足一百万两。 你给朕算一下,就按大明一亿人口算,每人每年需要八斤盐,这就是八亿斤的量。 八亿斤盐,价值在一千六百万两银子。 何况我大明不止一亿人口,盐走私到关外的也不少。 每年卖出的盐应该在三千万两银子左右。 可我大明每年的盐税才不到一百万两银子? 这盐价高的原因绝对不在盐税,我大明朝廷不背这个锅。 惹急了朕,朕把这盐税也取消了,不要这百万两银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