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大古董商的风采 (第3/4页)
斗彩不管是从纹饰布局,还是到色彩之搭配以及填彩的工整程度,总体水平相比明代已经有了青出于蓝之势,只是较明成化一朝还是差一些,不过其中的精品已是可以以假乱真。 “原因吗,第一财力足产量高,产量高出精品的几率就大,烧一百个选一个瓶子与烧十个选一个,完全是不一样的。 “第二就是人多,清代制瓷大师,任瓷都督陶官二十多年的唐英,在他所著的《陶冶图说》这样写到,瓷都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值得注意的是,唐英并不是乾隆朝才去的瓷都,他于雍正六年就在瓷都御窑厂协理窑物了。 “民窑如此多,官窑自然更好。 “清代瓷都御窑厂与明代不同,御窑厂平时就二三十个人,多是经验丰富的顶级制瓷匠人。 “除了每年必须要烧制的瓷器外,还有一部分是圣旨临时让烧制的,某某时间段要烧什么瓷器了,就去外面雇人来制瓷烧瓷,烧一批瓷器大约需要三百来人,完成这一批瓷器匠人们拿了钱就各回各家。 “这样一来能保证挑选的匠人都是优中选优。 “说到鉴定窍门,这罐子的纹饰艳丽清逸,所填之色彩都在框线之内,甚至规整到让人惊讶的地步,所以我一看就是雍正朝的。 “这跟雍正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雍正脾气大,杀伐果决,做事更是精益求精,这样一来下面的人自然不敢糊弄,你给他一个填彩出框的罐子那岂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