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_第九十九章 徐永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徐永宁 (第2/8页)

经验看,张鹤龄这样一个不愿循规蹈矩的外戚,迟早也是会被妥协的一部分。但他真心不想啊,他会尽一切可能的保全张鹤龄。

    以往是因为皇后,而如今,一半一半吧,他确实从张鹤龄身上,发现了很多他值得他看重的东西。

    长孺啊,只要你坚守这份心,朕便永远保着你。

    今日的朝堂或许会有番动作,便让朕来看看,能到哪个程度,若是无理,朕说不得要警示一二了。

    时辰已是不早,大致也到了该出分晓的时候,朱佑樘眼神扫了扫御门前的众臣,心中暗自下了个决定。

    大明立国百余年,朝会有会典制度,也有逐渐演变默认的一些规则,谁先奏,谁后奏,如何奏,奏到哪儿,先奏该奏的,流程皆要走全,之后,该谏议的谏议,该弹劾的弹劾。

    似乎朝臣们很能分得清轻重,朱佑樘看着朝臣轮流着一个个的奏完既定的事宜,他知道,差不多时候该到了,于是,他一瞬间的打起了精神。

    然而,当他例行再问吏部,今日可还有奏时,他原本以为的事没有发生,反而武臣这边,难得上朝的定国公颤颤巍巍的出了班。

    “老臣定国公徐永宁,有事启奏!”

    一瞬间,文武两班皆是诧异莫名。

    成化年时,徐永宁因坐罪而赋闲,至今仍只挂了都督府的虚衔,这些年,若不是他几个儿子在军中尚有动作,估计人们就快不记得有定国公这号人物了。

    可前几年,霉运再次降临,先是嫡子去世,次子、三子在军中似乎也境况越发不佳,渐渐的声息也是越来越少。

    但忘归忘,可不会有任何人敢忽视一位国公的影响力。徐氏一门,首当开国功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