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公理、公正? (第2/8页)
机可乘,想撬一块罢了。 还有,此事本身,你怎就附和了张申,赞同了那外戚小儿,给陛下的影响……” “好了,于乔,让宾之说说吧。都坐!” 刘健一声吩咐,三人重新坐了下来。 李东阳这才解释道:“首辅,于乔,李某谢二位理解,李某亦确非私心。我附和而奏,不是附和张申,更不是附和那张鹤龄,只是附和朝廷礼法、公理。且,首辅,有些偏了啊! 先不论太祖祖训如何,只就事论事。士子、在野官员、致仕闲居之人,他们是不是该议政、论证?” “老夫觉得你说的有理,亦觉却是不该,太祖当年定下之事,老夫觉得有理,不在朝,怎能了解朝廷政事就里。但事实情况,几十年演变下来,已是如今局面,哪能一言而退。 且突然开此一遭,无有丝毫准备,影响太大了,这不是今日这一百多人,可能大明十三道,几十省,皆是影响啊。” “首辅,李某何尝不知,可难,便不做了吗?非突然开一遭,难道还特意找个几百人再叩一次阙?” 李东阳感触道:“今日已是如此,若不再有所作为,首辅可想过,有朝一日,是否能再做的下来?若是来日,朝堂下一政令,举士林皆是反对,甚或有心人推波助澜,刻意引导,那这政令还做不做? 首辅,于乔,不要觉得李某是危言耸听,从今日便能看出。一百多士子串联,叩响了登闻鼓,谁言也不听。李某敢保证,这只是一部分,若是今日能得偿,明日或有更多,或是要惩戒朝臣,或是要严惩jianian宦,或是更要改何政令。 首辅,今日你、我二人不已是被他们当面斥责,阻塞言路了吗? 我们是内阁阁臣,天子的辅政之臣尚且已无敬畏,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